农业要创新 亟待新力军

编辑:江南果菜市场    日期:2012/3/3 9:14:32

《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正式公开发布,今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但实现创新必须“以人为本”,若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作保障,甚至连基本的劳动力都不足,那么技术创新就只能成为空话。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日前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提出,当前我国“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


民以食为天!有着十多亿人口的中国,离开不断发展的农业经济则无以温饱;农耕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与农耕文化和生活形态密不可分。然而,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农业用地和农耕文化正在消减。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从2005年至2009年逐年减少,分别为62.9万、62.4万、61.3万、60.4万、60万。平均计算,全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这说明,在中国这个曾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广袤大地上,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正在消失。不少地方农民无地可耕。


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如果加上户籍尚在农村的大量农民工和外出务工人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就相当有限。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很多农村,留守人员中除了老人就是小孩,农村精壮劳动力缺失,土地撂荒严重。


解决“谁来种地”已经是当务之急。对此,专家们纷纷进言,要抓住几大关键环节,一改农业的弱势以及收益过低等问题,切实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此乃农业科技创新的先决条件。


关键环节之一是要保住18亿亩耕地,而且要做到“有地必种”。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作为13亿人口大国,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能寄托于国际市场,必须依靠国内基本自给,自给率应达到95%左右。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决不可让其成为不法之徒争抢、侵吞的“唐僧肉”。


关键环节之二是必须调动农村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此,最根本的是要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建立农村社保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扎扎实实的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关键环节之三是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规模化农业生产领域。建议中央和地方出台措施,吸引产业资本,农业龙头企业或者种植大户,组织生产,确保在“有地可种”前提下的“有地必种”。并在企业大规模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情况下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需要加快完善农业相关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是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政策,降低农业资本使用成本;二是完善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交通和气象等设施;三是完善农村物流条件,降低农产品外销的物流成本;四是稳定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五是完善涉农生产服务业的税收、收费政策。


专家们认为,当前最为根本的是要提升农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其中,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比如,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制度,能否推广一些地方建立的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土地流转做法,实现规模经营?能否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等中介组织,或由村委会将规划范围内的农民承包地“反租”过来,从事集约化经营?此外,如何更深层次地将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范畴,使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定有所居”?如何提高农民的职业“吸引力”?种种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一一破解。


专家们预言,上述的问题如果得到妥善的解决,方能令现存的农业劳动力安心耕耘,吸引相当一部分离土离乡的富余农民工回归务农,吸收大批有识之士到农村创业,集结成为开拓农业生产力的“新力军”,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问题方能迎刃而解!这基础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就有条件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努力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如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就能落到实处,“三农”问题就可得到妥善的解决,农村生产力必会得以长足的发展。


文/魏晋


查看更多

返回

上一篇:暂无相关信息!

下一篇:暂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5-2021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粤ICP备12034122号

站点卫士